Monthly Archives: 1月 2014

清除dns缓存

005

在不同的系统中刷新DNS缓存的方法如下:

OS X Yosemite
在 OS X Yosemite v10.10.4 中,请使用以下“终端”命令来还原 DNS 缓存设置:
sudo killall -HUP mDNSResponder
在 OS X Yosemite v10.10 至 v10.10.3 中,请使用以下“终端”命令来还原 DNS 缓存设置:
sudo discoveryutil mdnsflushcache
OS X Mavericks、Mountain Lion 和 Lion
请使用以下“终端”命令来还原 DNS 缓存设置:
sudo killall -HUP mDNSResponder
Mac OS X v10.6
请使用以下“终端”命令来还原 DNS 缓存设置:
sudo dscacheutil -flushcache
Linux系统,终端输入:
/etc/init.d/nscd restart
Windows 系统,CMD 命令行窗口输入:
ipconfig /flushdns

iptables禁止端口和开放端口

1、关闭所有的 INPUT FORWARD OUTPUT 只对某些端口开放。
下面是命令实现:
iptables -P INPUT DROP
iptables -P FORWARD DROP
iptables -P OUTPUT DROP003
再用命令 iptables -L -n 查看 是否设置好, 好看到全部 DROP 了
这样的设置好了,我们只是临时的, 重启服务器还是会恢复原来没有设置的状态
还要使用 service iptables save 进行保存
看到信息 firewall rules 防火墙的规则 其实就是保存在 /etc/sysconfig/iptables
可以打开文件查看 vi /etc/sysconfig/iptables
2、
下面我只打开22端口,看我是如何操作的,就是下面2个语句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2 -j ACCEPT
再查看下 iptables -L -n 是否添加上去, 看到添加了
Chain IN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2
Chain FORWARD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22
现在Linux服务器只打开了22端口,用putty.exe测试一下是否可以链接上去。
可以链接上去了,说明没有问题。
最后别忘记了保存 对防火墙的设置
通过命令:service iptables save 进行保存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2 -j ACCEPT
针对这2条命令进行一些讲解吧
-A 参数就看成是添加一条 INPUT 的规则
-p 指定是什么协议 我们常用的tcp 协议,当然也有udp 例如53端口的DNS
到时我们要配置DNS用到53端口 大家就会发现使用udp协议的
而 –dport 就是目标端口 当数据从外部进入服务器为目标端口
反之 数据从服务器出去 则为数据源端口 使用 –sport
-j 就是指定是 ACCEPT 接收 或者 DROP 不接收
3、禁止某个IP访问
1台Linux服务器,2台windows xp 操作系统进行访问
Linux服务器ip 192.168.1.99
xp1 ip: 192.168.1.2
xp2 ip: 192.168.1.8
下面看看我2台xp 都可以访问的
192.168.1.2 这是 xp1 可以访问的,
192.168.1.8 xp2 也是可以正常访问的。
那么现在我要禁止 192.168.1.2 xp1 访问, xp2 正常访问,
下面看看演示
通过命令 iptables -A INPUT -p tcp -s 192.168.1.2 -j DROP
这里意思就是 -A 就是添加新的规则, 怎样的规则呢? 由于我们访问网站使用tcp的,
我们就用 -p tcp , 如果是 udp 就写udp,这里就用tcp了, -s就是 来源的意思,
ip来源于 192.168.1.2 ,-j 怎么做 我们拒绝它 这里应该是 DROP
好,看看效果。好添加成功。下面进行验证 一下是否生效
一直出现等待状态 最后 该页无法显示 ,这是 192.168.1.2 xp1 的访问被拒绝了。
再看看另外一台 xp 是否可以访问, 是可以正常访问的 192.168.1.8 是可以正常访问的
4、如何删除规则
首先我们要知道 这条规则的编号,每条规则都有一个编号
通过 iptables -L -n –line-number 可以显示规则和相对应的编号
num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1 DROP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3306
2 DROP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1
3 DROP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80
多了 num 这一列, 这样我们就可以 看到刚才的规则对应的是 编号2
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删除了
iptables -D INPUT 2
删除INPUT链编号为2的规则。
再 iptables -L -n 查看一下 已经被清除了。
5、过滤无效的数据包
假设有人进入了服务器,或者有病毒木马程序,它可以通过22,80端口像服务器外传送数据。
它的这种方式就和我们正常访问22,80端口区别。它发向外发的数据不是我们通过访问网页请求
而回应的数据包。
下面我们要禁止这些没有通过请求回应的数据包,统统把它们堵住掉。
iptables 提供了一个参数 是检查状态的,下面我们来配置下 22 和 80 端口,防止无效的数据包。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2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 -j ACCEPT
可以看到和我们以前使用的:
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2 -j ACCEPT
多了一个状态判断。
同样80端口也一样, 现在删掉原来的2条规则,
iptables -L -n –line-number 这个是查看规则而且带上编号。我们看到编号就可以
删除对应的规则了。
iptables -D OUTPUT 1 这里的1表示第一条规则。
当你删除了前面的规则, 编号也会随之改变。看到了吧。
好,我们删除了前面2个规则,22端口还可以正常使用,说明没问题了
下面进行保存,别忘记了,不然的话重启就会还原到原来的样子。
service iptables save 进行保存。
Saving firewall rules to /etc/sysconfig/iptables: [ OK ]
其实就是把刚才设置的规则写入到 /etc/sysconfig/iptables 文件中。
6、DNS端口53设置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设置iptables来打开DNS端口,DNS端口对应的是53
大家看到我现在的情况了吧,只开放22和80端口, 我现在看看能不能解析域名。
host www.google.com 输入这个命令后,一直等待,说明DNS不通
出现下面提示 :
;; connection timed out; no servers could be reached
ping 一下域名也是不通
[root@localhost ~ping www.google.com
ping: unknown host www.google.com
我这里的原因就是 iptables 限制了53端口。
有些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减慢,DNS其实也有关系的,无法发送包到DNS服务器导致的。
下面演示下如何使用 iptables 来设置DNS 53这个端口,如果你不知道 域名服务端口号,你
可以用命令 : grep domain /etc/services
[root@localhost ~grep domain /etc/services
domain 53/tcp # name-domain server
domain 53/udp
domaintime 9909/tcp # domaintime
domaintime 9909/udp # domaintime
看到了吧, 我们一般使用 udp 协议。
好了, 开始设置。。。
iptables -A OUTPUT -p udp –dport 53 -j ACCEPT
这是我们 ping 一个域名,数据就是从本机出去,所以我们先设置 OUTPUT,
我们按照ping这个流程来设置。
然后 DNS 服务器收到我们发出去的包,就回应一个回来
iptables -A INPUT -p udp –sport 53 -j ACCEPT
同时还要设置
iptables -A INPUT -p udp –dport 53 -j ACCEPT
iptables -A OUTPUT -p udp –sport 53 -j ACCEPT
好了, 下面开始测试下, 可以用 iptables -L -n 查看设置情况,确定没有问题就可以测试了
[root@localhost ~iptables -L -n
Chain IN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2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80
ACCEPT udp — 0.0.0.0/0 0.0.0.0/0 udp spt:53
ACCEPT udp — 0.0.0.0/0 0.0.0.0/0 udp dpt:53
Chain FORWARD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22 state ESTABLISHED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80 state ESTABLISHED
ACCEPT udp — 0.0.0.0/0 0.0.0.0/0 udp dpt:53
ACCEPT udp — 0.0.0.0/0 0.0.0.0/0 udp spt:53
可以测试一下 是否 DNS 可以通过iptables 了。
[root@localhost ~host www.google.com
www.google.com is an alias for www.l.google.com.
www.l.google.com is an alias for www-china.l.google.com.
www-china.l.google.com has address 64.233.189.104
www-china.l.google.com has address 64.233.189.147
www-china.l.google.com has address 64.233.189.99
正常可以解析 google 域名。
ping 方面可能还要设置些东西。
用 nslookup 看看吧
[root@localhost ~nslookup
> www.google.com
Server: 192.168.1.1
Address: 192.168.1.1#53
Non-authoritative answer:
www.google.com canonical name = www.l.google.com.
www.l.google.com canonical name = www-china.l.google.com.
Name: www-china.l.google.com
Address: 64.233.189.147
Name: www-china.l.google.com
Address: 64.233.189.99
Name: www-china.l.google.com
Address: 64.233.189.104
说明本机DNS正常, iptables 允许53这个端口的访问。
7、iptables对ftp的设置
现在我开始对ftp端口的设置,按照我们以前的视频,添加需要开放的端口
ftp连接端口有2个 21 和 20 端口,我现在添加对应的规则。
[root@localhost root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1 -j ACCEPT
[root@localhost root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0 -j ACCEPT
[root@localhost root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1 -j ACCEPT
[root@localhost root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20 -j ACCEPT
好,这样就添加完了,我们用浏览器访问一下ftp,出现超时。
所以我刚才说 ftp 是比较特殊的端口,它还有一些端口是 数据传输端口,
例如目录列表, 上传 ,下载 文件都要用到这些端口。
而这些端口是 任意 端口。。。 这个 任意 真的比较特殊。
如果不指定什么一个端口范围, iptables 很难对任意端口开放的,
如果iptables允许任意端口访问, 那和不设置防火墙没什么区别,所以不现实的。
那么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 指定这个数据传输端口的一个范围。
下面我们修改一下ftp配置文件。
我这里使用vsftpd来修改演示,其他ftp我不知道哪里修改,大家可以找找资料。
[root@localhost rootvi /etc/vsftpd.conf
在配置文件的最下面 加入
pasv_min_port=30001
pasv_max_port=31000
然后保存退出。
这两句话的意思告诉vsftpd, 要传输数据的端口范围就在30001到31000 这个范围内传送。
这样我们使用 iptables 就好办多了,我们就打开 30001到31000 这些端口。
[root@localhost root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30001:31000 -j ACCEPT
[root@localhost rootiptables -A OUTPUT -p tcp –sport 30001:31000 -j ACCEPT
[root@localhost rootservice iptables save
最后进行保存, 然后我们再用浏览器范围下 ftp。可以正常访问
用个账号登陆上去,也没有问题,上传一些文件上去看看。
看到了吧,上传和下载都正常。。 再查看下 iptables 的设置
[root@localhost rootiptables -L -n
Chain IN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2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1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20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dpts:30001:31000
Chain FORWARD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Chain OUTPUT (policy DROP)
target prot opt source destination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22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21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20
ACCEPT tcp — 0.0.0.0/0 0.0.0.0/0 tcp spts:30001:31000
这是我为了演示ftp特殊端口做的简单规则,大家可以添加一些对数据包的验证
例如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等等要求更加高的验证

换行符(unix 和 windows)

004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

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计算机上。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n”;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回车><换行>”,即“\r\n”;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

换行,是在计算机领域中,换行(newline)或称为Line break或end-of-line(EOL)字符是一种加在文字最后位置的特殊字符,在换行字符的下一个字符将会出现在下一行,实际上换行字符根据不同的硬件平台或操作系统平台会有不同的编码方式。
换行字符可以看作是行的结束符,也可以看作行之间的分隔符,这两种处理方式之间存在一些歧义。如果换行字符被当作分隔符,那么文件的最后一行就不需要再有换行字符。但是多数系统的做法是在最后一行的后面也加上一个换行字符,也就是把换行字符看作是行的结束符。这样的程序在处理末行没有换行字符的文件时,可能会存在问题。相反地,有的程序把换行符看作分隔符,就会把最末尾的换行字符看作是新行的开始,也就是多出了一个空行。

换行符,也就是CR(Carriage Return)和LF(Line Feed)的问题
通常我们在EditPlus——工具——参数设置——文本——新建文件—>>中可以看到PC/UNIX/MAC三种格式
而在UltraEdit——高级——配置——文件处理——新建文件类型——>>中可以看到DOS/UNIX/MAC三种格式
而且UltraEdit在保存文件时也可以指定文件格式:DOS为CRLF,UNIX为LF,MAC为CR
实际上CR(回车符)和LF(换行符)都是用来表示下一行的,只不过各个系统采用的方式不同而已
DOS/Windows系统采用CRLF(即回车+换行)表示下一行
Linux/UNIX系统采用LF表示下一行
MAC系统采用CR表示下一行
注:CR的ASCII是十进制数的13,十六进制的0x0D,LF为10和0x0A

多数的计算机语言中,CR表示为字符或者字符串就是”\r”,LF为”\n”
而各语言的printf()函数中的”\n”则代表的是一个逻辑上的意义,即当前操作系统中的下一行
所以在UNIX上它代表的是LF,在Windows上则是CRLF

应用软件以及操作系统对于换行字符的表示方式:
以ASCII为基础的或相容的字符集使用分别LF(Line feed, 0Ah)或CR(Carriage Return, 0Dh)或CR+LF;下面列出各系统换行字符编码的列表
LF:在Unix或Unix相容系统(GNU/Linux, AIX, Xenix, Mac OS X, …)、BeOS、Amiga、RISC OS
CR+LF:MS-DOS、微软视窗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大部分非Unix的系统
CR:Apple II家族,Mac OS至版本9